罗明端: 民藏PK馆藏 • 元代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
作者: 罗明端
邓文原(1258—1328年),元代官吏、书法家,四川绵州(绵阳)人,字善之,一字匪石,曾自题居室为素履,人称素履先生。其父早年避兵入杭,或称杭州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又称邓文原为“邓巴西”。
邓文原博学善书,官任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翰林侍讲学士等。青年时代与赵孟頫为好友,情谊至深,赵孟頫称邓文原是自己的“畏友”。元大德二年(1298年),元帝成宗铁穆耳召赵孟頫入大都书金字《藏经》,许举能书者自随,邓文原由赵所荐共同入京,使他的书法大显于世。在邓文原传世不多的作品中,可见受赵孟頫书法影响很深,风格颇似,两人宗法晋人的书学观一致。邓文原的行、楷、草书,早年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后来又学李邕。流传作品有《临急就章》、《与本斋札》、《杖锡见过帖》、《家书帖》、《芳草帖》、《跋王羲之雨后帖》等,书体规矩峻拔,字势健实苍劲,风格清新,神气畅然,是与赵孟頫、鲜于枢并列齐名的元初三大书法家之一。
《题伯夷颂诗帖》的历史人物“伯夷”,是商末时代孤竹国君王长子,为遵父命,拒承王位,出逃隐居。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饥饿而亡。伯夷的仁义气节受到后人称颂,最早赞美伯夷的是春秋后期的孔子,在《论语》称之为“古之贤人”,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篡《史记》置伯夷为列传之首,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了散文《伯夷颂》,北宋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小楷正书誊抄《伯夷颂》,成为一件后世称道的书法佳作。
历史上对伯夷有很高评价,尤其是受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帝王将相,历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艺术家等,把伯夷尊为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忠孝仁义的道德典范,在《论语》、《孟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史籍都给与盛赞。当然也有批判伯夷的封建政治价值观,不是忠贞而是愚昧。对伯夷的历史评判不是本文主题,仅为了解《伯夷颂》书帖背景作此铺垫。
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邓文原书《题伯夷颂诗帖》,此件邓文原书迹,是范仲淹所写《伯夷颂》书帖的卷后跋文。据称《伯夷颂》书帖尾跋有百余位文学家、书法家题跋留字,明清两代史籍文献《铁网珊瑚》、《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都有记载“范文正公伯夷颂”帖。遗憾是《伯夷颂》书帖后来下落不明,两岸故宫均无收藏,最新《伯夷颂》书帖消息,是国内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杨仁恺先生,在本世纪初访问台湾,到台湾学者李敖家中做客,李敖请杨仁恺先生过目其收藏的《伯夷颂》书帖,杨先生感叹牵挂多年的墨宝终有下落。
邓文原题写在范仲淹《伯夷颂》书帖的跋文,不知何时被割离了原本,独立成为书帖流传社会,最终入藏故宫博物院。现在所见故宫藏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是尺余见方纸本,纵约33厘米,横约41厘米,首尾端无其它续接,是一件不完整书帖(图1)。
展开全文
邓文原题诗全文是:“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殊。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
以上题诗写于《伯夷颂》书帖尾跋,有认为是即兴发挥题字,其实不然。在民间收藏发现了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另一书卷(图2),书卷为行书纸本,题跋俱全,纵约29厘米,横约82厘米,书卷含题跋总长约220厘米。
民间收藏《题伯夷颂诗帖》的出现,带来两个疑问:一是邓文原诗作并无诗名,只是写在《伯夷颂》书卷上,被称为《题伯夷颂诗帖》。那么单独书写在民间收藏诗帖,与称颂“伯夷”毫无关系,该是怎样命名?二是邓文原创作的这首诗,看来并不是专为题跋《伯夷颂》书帖所用,仅是为《伯夷颂》书卷作跋,借用了此诗稿。这些疑问在史料典籍没有说明与记载。
为了便于区别描述,以下把故宫收藏《题伯夷颂诗帖》,简称为馆藏本,把民间收藏《题伯夷颂诗帖》简称为民藏本。
馆藏本与民藏本《题伯夷颂诗帖》,是作者相同、内容相同、书体相同的邓文原书迹,但也有几处不同点:
1、书帖类型。馆藏本是写于《伯夷颂》书帖的跋文,后与原卷分割,成为缺头少尾的单一书帖。民藏本是独立书写,首尾完整,附载有关历史信息的书卷。
2、布局格式。馆藏本书写十列,每列书写九字。民藏本书写十四列,每列书写六字。
3、传世钤印。馆藏本缺失历代收藏传世钤印,原卷的历代钤印,自然是落印于范仲淹原贴上,馆藏本尚有几处印痕,不是官印而是私印。民藏本钤盖有数十枚明、清皇家内府官印与历代书画名流鉴藏私印,以下有详细说明。
为便于欣赏邓文原书法神采,以下选取馆藏本与民藏本部分相同例字放大对比(图3—12)。
以上放大例字的对比可以看出,馆藏本与民藏本的书法风格如出一辙,组字结体行迹一致,笔划遒劲有力,个字疏朗飘逸。略有区别的是,馆藏本显出墨色厚实,民藏本表露细柔精致。
认识邓文原在书坛地位,须知书法史历代书风特征,自晋唐以来的书学定式,是后世书法突破前辈规矩,追寻新的突破方向,例如唐代书法的尚法,是对晋代尚韵的矫正,宋代书法的尚意,是对唐代尚法的矫正,元代则矫正宋代尚意书风,提倡回归晋唐传统,恢复书法的神韵儒雅与精致的翰札笔法。邓文原是元代回归传统书风的引领者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及赵氏学生康里巎巎、张雨、虞集等等书家,把匡复古法作为己任,活跃在元代书坛。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的书艺风格,体现了依循古法,飘逸脱俗,端秀规正,神韵自然的魏晋书风特征。
邓文原书法还有个特点,讲究布局的工整规矩,传世书法作品都是行列整齐,排布均匀。馆藏本有个不起眼的书写瑕疵,书写布局每列应写九个字,右起第三列却少写了一个字(见图1),显然是书写大意,忽略了把握字距。由此细节可见邓文原题《伯夷颂》书帖的五言律诗,多达十行八十余字,不可能是现场创作,是备有诗稿的抄录,因抄写心切故出差错,在第三列少写的一字,顺延至第五列补齐,仍然不失布局规整的书法风格。
邓文原书写民藏本的环境,与馆藏本现场题字的氛围不同,可在书斋以静心怡然之态提笔,以行楷笔法秀艺,写出布局规整,行列对齐的书风格调。
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馆藏本,随范仲淹《伯夷颂》书帖传播社会,记入典籍,被博物馆收藏。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民藏本,却是隐没社会,史料典籍均无记载,从书卷题跋与三十余枚钤印踪迹,可寻书卷递藏流传的大致路径(图13)。
邓文原逝后,明王朝推翻了大元帝国,民藏本被收藏于明朝内府,钤盖有明内府书画鉴藏印“广运之宝”,满清推翻了明王朝,接收了明王朝收藏书画,民藏本钤印有清乾隆、嘉庆、宣统皇帝玺印“乾隆预览之宝、乾隆御赏、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寿、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预览之宝、宣统鉴赏、宣统之宝”以及皇家内府鉴藏印“御书房鉴藏宝、烟云无尽藏、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等。除去以上官印,还有明、清两朝书画名流的鉴藏私印,知名人物有文嘉、梁清标、王养度、毕沅、吴荣光、伍元蕙、阮元、安歧、沈树镛、陆恢、王同愈、于腾等。
民藏本题首由明代书画家文嘉(1501—1583年),题写了“妙笔佳作”四字(图14),文嘉是明代书画大师文徵明之子,自幼得家风熏陶,衣钵相传,能诗善书,精于鉴古,喜好藏书,明代收藏大家项元汴时常请文嘉为其鉴定字画。文嘉作此题首时,邓文原已离世二百余年。
尾跋题字有阮元(1764~1849年)、陆恢(1851—1920年)、王同愈(1856-1941年)。从先后作跋者的身份变化看,反映了民藏本传世的波折历程。
首位作跋者阮元,是由科举入朝为官,官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漕运总督及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经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学识渊博,一代宗师,在文史、著作、刊刻、金石、编纂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学术造诣。阮元主导两编《石渠宝籍》,亲见内府许多秘藏书画,并作鉴别真伪,题字留证。阮元在民藏本题跋高度评价邓文原书法“早年师法二王后学李邕擅长楷行章草书与鲜于枢赵子昂等名”(图15)。
如说阮元是以朝廷官员身份作跋,后一位作跋者陆恢,则以文化名人身份欣赏题字,陆恢为晚清书画名家,早年科举仕途因故了断,转而游历求师专攻书画,擅画山水人物,书工汉隶,笔力苍劲古拙。陆恢评价邓文原书法为“大家之手”、“无人可及”(图16)。另有晚清民国知名学者、书画家、鉴赏家、藏书家王同愈作跋。以上几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官吏、书画鉴赏家题跋,或是表明民藏本自晚清起,已由宫廷流失社会,历经数次转手易主至当代民间收藏。
文嘉、阮元、陆恢、王同愈等,均是明、清两朝知名书画家,为民藏本所写题跋,文笔流畅,气势挥洒,秀媚俊逸,韵味高雅,题跋与正文相媲美,书艺与主帖共辉映,元、明、清书法名家风范尽览眼底,主贴与题跋都是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综上所述,馆藏本与民藏本《题伯夷颂诗帖》,都是历史、文化、书法研究的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物证意义。民藏PK馆藏从书艺角度看,两者平分秋色,各具特点。从历史文化角度看,馆藏本是从范仲淹《伯夷颂》书帖割离出来独立成帖,失去了原卷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书帖历史文化价值严重缩水。民藏本《题伯夷颂诗帖》,是一件书写极致的完整书卷,正文与题跋都是书法艺术珍品,同时对邓文原这首五言律诗,与范仲淹《伯夷颂》书帖的关联,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考,补正丰富了史料记载。
★ 作者其它文章 ★
一、民藏PK馆藏系列
1、民藏PK馆藏:宋代苏轼《寒食帖》
2、民藏PK馆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3、民藏PK馆藏:宋代李公麟《降灵图》
4、民藏PK馆藏:宋徽宗大字书法《秾芳书卷》
5、民藏PK馆藏:南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
6、民藏PK馆藏:三国钟繇《宣示表》真迹
7、民藏PK馆藏:唐代杜牧《张好好书卷》
8、民藏PK馆藏:宋代李公麟《马球图》
9、民藏PK馆藏:唐代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形图》
10、民藏PK馆藏:元代邓文原《题伯夷颂诗帖》
二、“书圣”王羲之系列
1、《兰亭序》之谜新发现
2、“书圣”写大字,壁挂论国是
3、极品传世帖,大字《兰亭序》
4、书圣墨宝《敛衽帖》,书艺媲美《兰亭序》
5、民间收藏新发现两件王羲之法帖真迹
6、王羲之传世墨宝,《洛神赋》大字行书
三、“画圣”吴道子系列
1、画圣神迹,传世奇迹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一
2、民间巨画终了徐悲鸿藏画的断代纷争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二
3、天堂景致 大唐风情 ——《八十七神仙卷》考证之三
4、画笔出神入化,黑白媲美五彩
5、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
6、书是墨宝, 画如神迹 ——吴道子书法作品鉴赏
7、画圣《送子天王图》,白描/彩画现真容
三、书画名家系列
1、怀素书迹《四十二章经》百年骗局
2、湮灭史海的书坛大师——王导
3、黄庭坚书法是丑书吗?
4、烟江叠嶂诗中谜,流传千年现原迹
5、唐代书法世家徐峤之唯一传世真迹
6、周兴嗣草书,《千字文》墨宝
7、吕蒙正楷书墨宝,《寒窑赋》创世奇文
8、李白书卷惊现当世,《上阳台帖》真赝存疑
9、扑朔迷离的曹操书法
10、被书坛冷落的晋代女书家——魏夫人
11、李白草书《将进酒》,醉吟挥毫传千秋
12、蔡京题跋的欺世盗名
13、宋代曾巩书法,杜甫应制诗帖
14、宋代赵家人的霸气书法
15、唐代韩愈草书,《师说》名作真迹
16、唐太宗惊世巨作,《温泉铭》原迹现世
17、隋楷天花板,智永《千字文》
18、风流才子杜牧郎,诗书双绝嘉名扬
19、古代名画张萱《捣练图》原迹
四、名碑真迹系列
1、欧阳询最美楷书,真迹本《温彦博碑》
2、颜真卿楷书力作,真迹本《颜勤礼碑》
3、北魏张猛龙,书卷指迷踪
4、东汉《曹全碑》是谁写的
6、实锤证据:《张猛龙碑》是张猛龙写的
6、孔庙三碑的《史晨碑》是谁写的
7、曹全自书《曹全碑》的实锤证据
8、唐代诸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
9、唐代李邕行书卷,《李思训碑》列第一
10、苏轼碑刻当代再现,碑文真迹惊见民间
11、北魏张玄绝笔,墓志泣血自书
12、汉隶原迹《张迁碑》
13、孔庙三碑的《乙瑛碑》是谁写的
五、收藏杂谈系列
1、中国民间收藏PK世界顶级博物馆(2022图文版)
2、王羲之书法鉴赏需要颠覆的认识误区
3、古代十大行书排名为何不靠谱
上述文章刊于多个网站与公众号,使用“作者名+文章标题”可搜索查阅,建议用电脑察看,图文效果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