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欧盟有恃无恐!“内鬼”竟然在身边?商务部当场表态,不留情面

Connor 币安网交易平台 2024-11-01 16 0

据观察者网报道,中欧电动车谈判正在关键时期,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从今年6月中欧双方磋商机制的确立,到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持续的磋商谈判。现在,距离欧盟拟定的终裁日期只剩下一周了。在这谈判的紧迫关头,欧委会却采取了不透明的手段,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私企搞“单独约谈”。中国机电商会公开披露了欧方的“阴阳”行径: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

自7月起欧盟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电动汽车8月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大幅暴跌48%。进入9月,在欧盟区内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10名中,已经看不到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其中,之前在欧洲市场表现最为出色的上汽MG,也已经连续两个月未能进入销量前10的行列。不可否认的是,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效地减缓了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然而,这也无法阻拦中国电动车走向世界的坚定决心。

这起汽车关税争端追根究底,完全是欧洲方面在无理取闹。欧洲燃油车可以在中国卖,当中国反过来输出电动车时,欧洲却反过来搞贸易保护,加征最高35.3%的额外关税。明眼人都看出来,这对于欧洲根本没有什么好处。因为2030年欧洲就要全面禁止电动车了,这个时候搞“闭关锁洲”,欧洲自己的电动车能够打的赢中国的电动车呢?相反,如果趁着这最后几年加强和中国车企的合作,说不定到时候市场说不定还能保留一些。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商务部长王文涛近日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会谈,双方明确了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解决途径,并对下一步磋商方向作出指导。王文涛提出,下一阶段价格承诺磋商应在相互照顾核心关切的基础上,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进行磋商,兼顾协议效力和企业核心利益;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价格承诺执行和监管的双边沟通机制。

难怪欧盟有恃无恐!“内鬼”竟然在身边?商务部当场表态,不留情面

中方如今等于是反将了欧盟一军,如果欧盟真的有谈判诚意的话,那么就应该接受邀请,而来到中国的主场,中方也可以顺势拿回谈判的主动权。在与中方谈判的同时,欧盟又在私下接触中国企业,试图分化中国企业,不过好在我们的企业比较团结,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官方,欧盟此举也遭到了商务部的批评。欧盟更应该清楚的是,在对华加税的问题上,欧盟自己内部才是分歧最大的一方,只有10国赞成对华加税,有5国明确反对,弃权的多达12个国家。

对于欧盟的行为,中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外交策略,深化与弃权或反对加税国家的关系。10月28日,芬兰总统斯图布应邀前往北京进行访问。10月3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也准备访华。这两个国家在关税议题上的立场较为中立,芬兰在欧盟的投票中弃权,斯洛伐克则公开反对加税。中方在关税争端期间邀请芬兰总统斯图布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访华,不仅是外交礼节,更是战略上的深意。欧盟这两国领导人选择在关税紧张局势中访华,展现出对双边合作的重视。

展开全文

难怪欧盟有恃无恐!“内鬼”竟然在身边?商务部当场表态,不留情面

中方的邀请一经发出,芬兰便应邀而来。而芬兰这次高规格访华的时间点格外耐人寻味,派的还是总统级别的代表团,阵容里各行各业的“大佬”都齐刷刷到场。这摆明了就是要打破“对华强硬”这一调调,走合作共赢路线。芬兰之前在对华加税议案上直接选择弃权,这次又带着大部队访华,几乎表态得不能再明确了:我们不想跟着搞对抗,更希望寻求共赢。芬兰这个态度不仅让人看到欧洲内部的“调和派”在增多,都在思考对华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欧盟依旧“一条道走到黑”。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相关决定预计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反补贴税将于10月31日起正式实施。

当地时间10月29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穆勒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

穆勒表示,贸易争端应通过对话来解决。她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德国作为生产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鼓励创新,以确保德国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历史已经证明,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没有出路,中欧双方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新活力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欧之间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评论